Procol Harum

Procol Harum

Procol Harum简介原先出自The Paramounts乐团身兼钢琴与主唱的Gary Brooker,在英国R&B(节奏与蓝调)与灵魂乐界中被与当时的Elton John视为并驾齐驱的才子,但是都缺乏了一种写词的才能(后来Elton John也有了Bernie Taupin)。1966年有天在某个DJ家他碰到Keith Reid,在英国的文学圈子里被认为是年轻新秀的才子,两人一拍即合。Brooker解散了原先的乐团而另组Procol Harum。艺人介绍 原先出自The Paramounts乐团身兼钢琴与主唱的Gary Brooker,在英国R&B;(节奏与蓝调)与灵魂乐界中被与当时的Elton John视为并驾齐驱的才子,但是都缺乏了一种写词的才能(后来Elton John也有了Bernie Taupin)。1966年有天在某个DJ家他碰到Keith Reid,在英国的文学圈子里被认为是年轻新秀的才子,两人一拍即合。Brooker解散了原先的乐团而另组Procol Harum,而Reid是关键的"看不见的那支手"负责营造乐曲的内涵与深意。此外重要团员还有Matthew Fisher演奏管风琴、B. J. Wilson负责敲击乐器、Robin Trower弹奏吉他。 1967年,英美都笼罩在反战运动的风潮里,所有乐团都弥漫着迷幻摇滚的气息。Procol Harum的首张专辑《A Whiter Shade Of Pale》(1967)由于发行商的策略问题,全面发行已经延到1968年了。在这之间也发生了一件影响音乐史的大事,就是同期The Beatle的经典《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1967)里的立体声录音与表现出的多重声道音场为之后的音乐产业带来无可估计的影响,加上Procol的求好心切,连带使其处女作面临重新录制的命运。但上述意外却不能丝毫湮盖这张专辑的价值,{A Whiter Shade of Pale}开头如神启、空灵般的管风琴旋律是最令人永难忘怀的,三十多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不断,同时也是后代试图探讨或诠释六十年代精神的最佳曲目(注1)。当然不要忘了其它在这首恒久传唱的金曲之外同样优秀的好歌。如第二首石破天惊、电吉他摇滚为主的{Conquistador}。{She Wandered Through the Garden Fence}简单的旋律与歌词吟诵搭配得宜,organ同样扮演起独奏与伴奏要角。{Mabel}是明显的将迷幻摇滚元素大杂绘的小品,在{Keleidoscope}里玩地更疯狂。Brooker招牌中慢板的{Cerde}使人联想到黑人灵魂乐的影响。五分钟的演奏曲{Repent Walpurgis},它结合了管风琴瑰丽的音色、纤细的钢琴独奏、鼓与电吉他完美紧密的搭配,是顶级的结尾。 第二张专辑《Shine On Brightly》(1968)的录制时间跨越了67与68年,曲风与上张类似,多了些摇滚的风味。{Shine On Brightly}与{Quite Rightly So}都是当时电台强力放送的热力摇滚。{Rambling On}有段神妙的小故事。{In Held Twas in I}是十七分钟令人印象深刻的长篇叙事曲,包含了所有Procol的音乐风格,五个完整的段落紧密结合而不突兀。由Brooker的口白开始,历经人声清唱、东方色彩浓厚的诗词内容,Trower的频临疯狂的吉他结尾。别忘了当时是1968年,所谓的前卫摇滚才刚启蒙而已。这首曲子与同年英伦入侵时期代表团The Pretty Things的短篇歌剧《S.E.Sorrow》(1968)共同被认为是The Who于次年发表的摇滚音乐剧Tommy(1969)的主要影响来源。 第三张专辑《A Salty Dog》(1969),延续着以往风格,只是较为清淡了点。也有难忘的经典名曲,但这又不得不提到我的当兵生涯。漫漫役期伴随着我最久的就是海水的盐味与海洋的辽阔,然而在这段看海的日子里音乐是我的避风港。这首与专辑同名单曲描述的不是那伏特加与葡萄柚的调酒,而是一名水手在港边对汪洋大海的记忆。刚开始是海鸥叫声与海水拍打岸边的景象,伴随沙哑的嗓音续说着感伤的往事。曾在咱们船(役龄逾半世纪的阳字号驱逐舰)于台湾海峡高速航行时大声地用随身听放着这首曲子,让它不断刺激我脑海深处与泪腺分泌。其它的曲子也是不错的,{The Milk of Human Kindness}、{Juicy John Pink}有精湛的蓝调吉他演出。{Too Much Between Us}乍听下像John Lennon,美丽的抒情歌谣。{Devil Came From Kansas}诡异的合声与Wilson骇人的鼓击震撼着耳膜。{Wreck of the Hesperus}有钢琴与气势壮大的交响乐团衬底。 《Home》(1970),有些低调阴沉的杰作,是早期concept album的先驱者之一。它触及了一般人避谈的,以节奏对比的方式、戏谑的封套插画与幽默的歌词来体现恶梦与死亡的概念。乐团的成员也有些为变动,核心团员Fisher离开,前Paramounts的Chris Copping成为贝斯手而作词者Reid则弹起管风琴起来了。{Whisky Train}是Trower最有名的吉他摇滚,有向猫王Elvis Presly的Mysterious Train致敬的味道。{Still There're be More}有着粗暴狂野的歌词。{Barnyard Story}却是忧伤自怜的ballad。{Whaling Stories}是总结前述的概念,一场超现实的海上噩梦。由慢至快,经由乐手们畅快淋漓的重力摇滚合奏后回归平淡。{Your Own Choice}作为专辑的结尾是很合适的,神经质的唱白与Larry Alder担任口琴独奏(不挂名)。 《Broken Barricades》(1971),这是笔者唯一找不到的专辑,连Amazon.com也长期缺货。一般来说,它是还不错的作品,但是没有前四张来的精采。{Simple Sister}是Procol演唱会开场常拿来激起情绪的重节奏作品。Trower在结束本专辑的宣传后宣布离团,第一代的经典阵容到此宣告瓦解。《Live in Concert》(1972)与加拿大的Edmonton交响乐团合作,包括五十二名团员与二十四名的合唱团的大编制。{ A Salty Dog }保持着原曲忧愁的美感、{ In Held Twas in I}也持续着摄人的音乐张力。{Conquistador}或许是一大宝藏,加入管弦乐的伴奏效果出奇地好。 1973年Procol离开原来的东家转到Chrysalis,同年发表《Grand Hotel》(1973)。失去了创团两位大将的Procol并未使人失望,仍旧有Brooker殷实的男中音与Reid超现实主义启发的诗词,封套内页摄影与插画也颇有看头。{Grand Hotel}有华丽的交响乐编曲,与热力澎湃的电吉他相互辉映。{A Rum Tale}是招牌式的中慢板抒怀歌谣、{TV Caesar}是另外一首有美妙旋律与弦乐映衬的小品、{A Souvenir in London}里Wilson演奏着许多不知名的敲击乐器。{Fries}仍旧有默契极佳的演出与管弦乐配合,还有清澈秀异的女高音独唱。 《Exotic Birds and Fruit》(1974)是一张备受冷落而竟有此遭遇的好专辑,只能说是它宣传不够吧?它是一张从头摇滚到底的杰作,只不过在激昂之余还保有Procol式的气质。{Nothing But the Truth}开头便是Wilson强劲的鼓击,Brooker有较野性的表演,英国的名DJ John Peel便相当欣赏这支单曲。{As Strong As Samson}有流畅的旋律,B.J Cole有精采的串场演出。{Butterfly Boys}、{Monsieur}亦是标准的蓝调与硬式摇滚,只是比其它乐团多了管风琴的演出。封面绘画的作者是Jacob Bogdani(1670-1724),内容颇符合专辑名称。 《Procol's Ninth》(1975),顾名思义是Procol的第九张专辑。它不寻常的原因有两个。一在于它换了个制作人,由原先熟悉的班底转为曾为Elvis Presly制作许多热门单曲的Jerry Leiber与Mike Stoller,他两位老兄的风格着实不大像大家熟悉的Procol反而倾向草根性的美式节奏蓝调。另外有了首翻唱曲,The Beatles的{Eight Days a Week},也是个很奇怪的决定。虽然这不能算是一张有创意的作品,至少{Fool's Gold}、{Typewriter Torment}还勉强保有了Procol的水准。 有不少乐评对《Something Magic》(1977)感到失望,我觉得它是ok的﹔能以那样的专辑内容放在当时热门的Disco与Punk风潮来看是些许过时,但是它的固执在老乐迷耳中或许是欣慰的。{Something Magic}还是Procol Harum,不变的中慢板歌谣。{Wizard Man}有典型英国佬的幽默与讥讽、{Stranger in Space}也是不为人注意的佳作,好听的抒情歌。{The Worm and the Tree}久违的十七分钟长曲,若单就音乐部分可说是相当细腻精采,不过Brooker在这里以念白方式反而削弱了其音乐张力。若以歌唱方式来演出也许会更好。分三段叙述着一株大树被虫侵蚀由盛转衰,最后被人类解救的历程。 前张专辑市场与乐评上的失利使他们消失了好一阵子,在这段期间团员们各自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Brooker组成以自己名字为名的五重奏,发表数张个人专辑不脱早期Procol的框架。九十年代初期Brooker与Fisher、Trower终于重新聚首,发表了当年算是重大回归的作品《Prodigal Stranger》(1991),但是鼓手BJ Wilson稍早已不幸逝世,这张就提献给他。整张专辑一路听下来,歌词不再具有Reid时期的诗意与想象力。早期的古典乐编曲影响也已不再,接替的是八十年代摩登气息的摇滚风味。最令人满意的是Brooker的嗓音仍维持在极佳状态,{The Truth Won't Fade Away}、{Learn to Fly}仍是不错的摇滚佳构﹔{Perpetual Motion}、{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依旧有着Brooker深邃优美的声音表情。 《The Long Goodbye》(1995)其实不能算是Procol的正规作品,充其量只是Brooker挂名与伦敦交响乐团与伦敦爱乐合作把Procol的代表性作品重新编曲录制的专辑,制作人之一是前Curved Air的Darryl Way。{Repent Walpurgis}是唯一有老团员参与的曲子,庄严肃穆的管风琴演出为一大卖点。其它的乐曲大都是守成有余创意不足,{Grand Hotel}找来男高音独唱我就不觉得是好主意、{Simple Sister}更莫名其妙地找来Tom Jones。我应该是为了搜集齐{A Whiter Shade of Pale}不同版本才买下来的。 也许是Keith Reid对于海的迷恋或是源于他本身经验,Procol Harum在他 的影响下有好几张专辑内容与封面都是以海洋或船舶的神秘与玄幻为主题,对于我这个当过海军的小兵而言当然就有其致命的吸引力了(注2)。现代巴洛克、古典蓝调、艺术摇滚,都可以用来形容Procol Harum的音乐风格。看似复古幽情的摇滚乐团到处都是,但听听那优美隽永的管风琴声响、浑厚婉转的歌声、时而伴随过往记忆的动人旋律,我的选择或许只有Procol Harum。 注1:提到{A Whiter Shade of Pale}或以本曲为讨论主轴的如雅痞怀旧电影大寒(Big Chills)、Alan Parker的追梦者(The Commitments)、Martin Scorsese其中第一小段的大都会故事(NewYork Stories)。笔者手边翻唱过这首歌的有灵魂乐的Percy Sledge、蓝调摇滚的Joe Cocker、德裔女子金属偶像Doro Pesch(前Warlock主唱)、国内早期pub唱将苏芮、新浪潮音乐女伶Annie Lennox及最近在平面媒体上密集强打、令人直起鸡皮疙瘩的Sarah Brightman。 注2:如A Salty Dog与Something Magic的封面绘图及数首令人印象深刻的单曲,不过它们大都是偏重黑暗与梦境式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