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Music Club

American Music Club

摇滚,无论是乐评还是乐迷,大概永远都会欢迎那些脆弱,敏感,以正常人眼光看来无疑是被生活打跨了的艺术家。或者这就是为何在来自旧金山的词曲创作者Mark Eitzel的领导下的乐团American Music Club倍受推崇的原因。在A.M.C的音乐生涯中,贯穿始终的就是Eitzel醉醺醺的在台上咆哮的的演出和他那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行为。然而他们以他们出色的7张专辑证实了他们的确无愧于乐队的名字。在综合使用了美国民间音乐的各种成分:根源摇滚、民谣、乡村、朋克的同时,Eitzel绝望/充满忏悔之情的歌声,使的他们的作品,美丽与阴暗兼具。苦涩的幽默,失意人生的艰辛等等多种题材的运用亦使得Eitzel被誉为近十年来最伟大的词曲作者。Eitzel出生在加利福尼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和俄亥俄州度过。直到1980年才做为朋克乐队the Naked Skinnie的一员回到Bay Area。当乐队解散后,他在1983年和吉他手Vudi(Mark Pankler),贝司手Dan Pearson,键盘手Brad Johnson以及鼓手Matt Norelli组织起了A.M.C。这是一个典型的乡村音乐乐队的架构。但Eitzel的音乐素养却要溯至80年代初的旧金山朋克音乐舞台。乐队成员的演奏水平参差不一,有着类似Ian Curtis声线的Eitzel很快成了乐队事实上的领军人物,媒体和乐迷都将眼光聚焦在他身上,把他当成是一位感人至深的歌手,一位民间题材诗人。但实际上他经常成为乐队发展最大的敌人-一位酗酒历史可追溯至16岁时的酒鬼,他的反复无常的行为使的乐队丧失了很多机会。总算Eitzel还能压制他的酒瘾,支撑着录完了A.M.C1985年的首张专辑:The Restless Stranger。这张专辑描绘出了他们粗线条的折衷主义声响,表明了Eitzel的世界观:自酒瓶后望出去的人生伤感无比。他的音乐是草根阶层的小人物的真切感受。举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写作一首歌的缘由。做为起点,这张专辑并未给听众留下多少印象。1987年的专辑Engine相比之下则更受关注,制作人Tom Mallon与乐队成员整天泡在一起,不放过每个可以修改的地方,并拿起吉他与乐队成员一起弹奏。整张专辑更倾向于民歌摇滚。Eitzel的歌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诸如动人的"Outside This Bar"和"Gary's Song"真切的描述了酗酒生活,涉及的问题也日趋尖锐。自然,这些都是Eitzel的亲身经历。虽然A.M.C主要是在美国本土活动,他们在欧洲却同样有一大批追随者。这都要归功于1988年的专辑California,其中Eitzel最为用心和有力的作品是一系列内容涵盖失去的友情,爱滋病之类话题的歌曲。而他们下一张专辑1989的United Kingdom也仅在英国发行。在Eitzel于1991年出版了一张原音吉他专辑Songs of Love: Live in London后,A.M.C出版了他们最著名的专辑Everclear,评论界纷纷首肯这张专辑(尽管无法否认其中有很多商业抄作成分)。并引起了主流公司厂牌对他们的注意。经过几个月的谈判,A.M.C:现在是由Eitzel,Vudi, Pearson,多种乐器演奏家Bruce Kaphan和鼓手Tim Mooney组成,与Reprise签约,而Virgin则负责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1993年的专辑Mercury是一张典型反宗教偶像崇拜的专辑,离经叛道的歌名诸如:"What Godzilla Said to God When His Name Wasn't Found in the Book of Life" ,"The Hopes and Dreams of Heaven's 10,000 Whores"同时尽管不太有说服力和难免有几分讽刺成分在内,却也开始有了反酒鬼的内容,佳作有"If I Had a Hammer," "Apology for an Accident"等。虽然凡响很热烈,Mercury在排行榜上的成绩却不怎么样,在电台节目和MTV中也很少被播放。1994年,他们发行了San Francisco,一张五花八门的题材的专辑,即有令人感动的忏悔,如"Fearless"和"The Thorn in My Side Is Gone"也有倍受好评的流行曲如"Wish the World Away"和"Can You Help Me"。虽然这些年来A.M.C一直颇受媒体的好评,但却从未有那张专辑达到过商业意义上的成功。这张专辑也没能维系住乐队的关系,A.M.C终于还是解散了。1996年年底,Eitzel和制作:R.E.M.的Peter Buck录制了专辑West.